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偽造、歪曲他人觀點的行為,不僅直接造成引文誤差,而且違反了《著作權法》中“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的規定,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審稿是期刊工作的必備程序,初審和準確選擇審稿人是學術編輯的基本功,因此,認真審稿是識別引用參考文獻是否具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途徑之一。
識別和防范參考文獻引用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辦法. 審稿是期刊工作的必備程序,初審和準確選擇審稿人是學術編輯的基本功,因此,認真審稿是識別引用參考文獻是否具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審閱稿件時,若發現文獻著錄項目不齊全、不規范,甚至著錄錯誤(尤其是文獻識別碼錯誤),往往是轉引或濫引的可能表現。. 比如,參考文獻著錄規范規定,多于3個作者的文獻,著錄作者項時,要列出前3名,而后加“等”字,有轉引行為的作者,因沒有查閱原始文獻或根本查不到原始文獻,只好轉引他人的“一個作者加等”,更為甚者,要求其規范著錄時,竟不顧其他作者的版權,干脆刪除“等”字。.
這類錯誤本來可以避免,是不應該發生的,但是犯錯者并無惡意,是無心造成的,屬于“誠實的失誤”。 犯錯者應該為其失誤受到批評、承擔責任,但是是屬于工作態度問題,并沒有違背學術道德。 還有一類是學術不端行為。 這類錯誤本來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讓它發生了,存在主觀惡意,違背了學術道德,應該受到輿論譴責和行政處罰,乃至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