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支持本、碩、博各專業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 支持“中國知網”驗證真偽!"期刊職稱AMLC/SMLC、本科PMLC、知網VIP5.3/TMLC2等軟件。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期專業知識的儲備、文獻的搜集和整理、實驗方法材料的準備都能讓你事半功倍。
預實驗是必須要做的,可以幫你判斷整個研究設計方案是否有可操作性。如果得出陰性結果,要分清到底是“科學問題”(通過各種實驗方法證實均呈陰性)還是“技術問題”(由于實驗儀器檢測不靈敏或者實驗者操作水平低而產生)。切忌在實驗開始時就偷懶,預實驗不認真,重復操作性差,以免為后續實驗帶來無法排除的障礙。
01
實驗記錄務必真實、客觀、詳盡。不能只把漂亮的結果和標準的操作步驟記錄在實驗本里。殊不知,許多意外的發現和寶貴經驗往往就這樣與你擦肩而過。完整的實驗記錄是科研的寶貴財富。
做實驗須和看文獻結合起來,千萬不能把所有時間消耗在實驗上,不能活在自我的“經驗世界”里。要邊實驗邊看文獻,從文獻中看別人如何操作、借鑒別人的經驗、研究別人的思路,邊做邊思考分析,要學會比較,不要盲從。那么究竟如何看文獻最有效?經常有人問這樣的問題。首先,建議大家先看綜述(review),再看論著(article)??淳C述可以弄清理論和概念,了解研究前沿和進展,看論著可以掌握具體的研究思路和實驗方法。多看文章摘要,必要時再看文章全文。實際上,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其次,最好集中時間看文獻,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系起來,形成整體印象。再次,要做好閱讀記錄和標記,復印或打印的文獻,直接用紅筆標記或批注。對于電子文獻,可以用高亮或劃線等工具,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重要手段,否則等于沒看。閱讀文獻時,注意積累寫作的常用句型和短語,最好看那些母語國家研究人員發表的文獻。對幾篇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與你課題接近的文章要精讀,然后按照標題、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結果、討論、致謝、參考文獻、圖例、插圖、表格等的統一格式指引文章撰寫,這樣可以方便地整理好目標雜志的格式。最后,對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有些人間接引用或錯引會讓審稿人覺得研究不認真、沒有掌握前人工作的基礎、理論片面或錯誤。要注意被引用文獻的參考價值,期刊的影響因子(IF)、文章的被引用次數都能反映出文獻的參考價值。有時要注意引用該文獻的其他文章是如何評價的,是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