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支持本、碩、博各專業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 支持“中國知網”驗證真偽!"期刊職稱AMLC/SMLC、本科PMLC、知網VIP5.3/TMLC2等軟件。
如題,為了寫畢業論文,做了一下研究調查,內容是關于在讀中國人研究生就業意向的。本來還信誓旦旦的覺得幾位調查對象是肯定不會回國的,感覺自己的樣本達到了平衡。事實結果讓我非常吃驚,原本以為不會回國的同學都準備回國了。
做調查嘛,尤其是采訪調查,肯定是刨根問底。于是我就問了很多,去深入了解大家的想法。由于個人題目限制,采訪的都是女孩子,年齡在24到29之間。最后大家幾乎給了我一個統一的答案,統一到我以為他們拉了個群,串通好了。
她們對我說“日本工資高,但是作為外國人太孤獨了”。以前和同學一起住的時候,大家關系好,處得特不錯,沒事就一起去逛街,我覺得沒啥孤獨的。后來自己住了,才慢慢感覺到確實有些孤獨吧。尤其是新冠病毒之后,我自己還好,畢竟樂天派,但是很多同學都覺得更加壓抑了。有些敏感的還會在意日本人對于國人的負面評價?;谶@些,大家覺得還是回國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比較好,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影響因素。
起初我以為,自己的樣本都是身邊的朋友,很熟,所以性格比較接近。但是后來人數不夠,就讓朋友介紹同學,慢慢擴大。當然了,我這種小型研究誤差是肯定存在的,特別是采訪調查,甚至某方面客觀性不足,關于這個我也在努力修改。
但是從大家的想法中也窺見一斑,作為分享倒也無傷大雅。我自己本來是日本就活,后來有一些其他原因,算是不得不回國。作為個人的話,我想在日本工作,一方面可以挑戰自己,另一方面國內的優秀人才太多了,我這樣的怕是不太行。但是看到大家的想法,不得不有了一些思考。
至于原因,收集到的是:
1.本來就決定以后要回國的人,日本的工作經驗,如果很短的話,一年兩年甚至三年這種,回國之后或許不一定就是加分項,對于女性還是文科出身,不管是公職還是私企,都多少有點年齡限制或者年齡上的間接差別錄用。大家都很擔心這些。
2.我一直覺得本身就是大城市戶口的人,不會特別執著于日本的永駐身份,不是說不好,而是如果家里在國內也還可以,這種對他們都是兩可。調查之后,那個上海的同學也表示這樣認為。相比于過去,永駐的魅力對于一部分人可能降低了。
3.國內經濟發展,有些行業有超過日本的趨勢。雖然我也沒有工作過,但是有的同學表示特別欣賞國內的互聯網行業,還有動畫特效啥的,反而環境藝術的同學覺得日本更好。分專業,確實情況差很多。
4.有些同學覺得安定就很好了,回家可以比較安定。
歡迎大家討論,我也就是個嘮嗑貼,杠我就是你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