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支持本、碩、博各專業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 支持“中國知網”驗證真偽!"期刊職稱AMLC/SMLC、本科PMLC、知網VIP5.3/TMLC2等軟件。
土壤微生物活性用土壤呼吸CO 測定法(5g鮮土于310mL 試劑瓶中,2224h 測CO 釋放量 (用exH23os 紅外 CO:分析儀測定))。 直接測定土壤呼吸的方法基本可分為靜態氣室 法、動態氣室法和微氣象法三種。
測定指標: 1、土壤微生物量 (Mierobia lBiomass,MB) 能代表參與調控土壤能量和養分循環以及有機物質轉化相對應微生物的數量,一般指土 壤中體積小于5Χ 10 的生物總量。 它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
我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平衡的問題。 當前,糧食安全、環境污染、淡水資源緊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各種問題并存,解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已迫在眉睫。 土壤微生物學的深入研究可為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基礎理論和技術途徑。 1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的發展 顯微鏡技術的發明和分離培養技術的發展奠定了20世紀土壤微生物學科發展的基礎。 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們才漸漸理解土壤中存在巨大的微生物多樣性和功能。 20世紀后半葉,美國科學家伍斯(Woese)提出細胞的核糖體RNA序列可作為生命進化的分子計時器,創立了生命三域概念 [ 8, 9] ,為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系統研究提供了全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