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是學風、教風的問題。 雖然徹底禁絕學術不端行為的想法并不現實,但從內因上可以通過學生加強道德自律,從外因上可以通過教育和紀律等方法進行防治。 具體而言,可分為三個方面:首先,學校和老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學術道德的教育,讓學生形成遵守學術規范的意識。
二、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后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后者被稱為高級抄襲。 低級抄襲的認定比較容易。
抄襲,簡單來說,就是不具名的引用。 比如你用了別人文章的一個觀點,這個時候你應該進行引用標注。 如果你沒有標注原作者,無論你是蓄意的,還是不小心遺漏了,都構成了抄襲的嫌疑。 為什么說是嫌疑,而不是直接“定罪”?
論文抄襲亦稱論文剽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于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復》(權司 [1999]第6號)中將“抄襲”定義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從實務來看,抄襲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低級抄襲”,即原封不動或者稍作調整復制他人的作品內容;另一種是“高級抄襲”,即將他人作品中的獨創性內容通過改變作品類型、表現形式的方式竊為己有。 審判實務中,認定“低級抄襲”較為容易,可通過比對重合內容的比例數據進行一般判斷。 而認定“高級抄襲”難度相對較高,在判斷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時需要考慮的認定標準有:相似部分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使用了他人思想表達形式的主要部分或實質性部分、相似部分在作品中的篇幅比例和重要程度以及相關公眾對作品的整體認知等。